笔趣阁 >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 第一百零三章

第一百零三章

作者:左木茶茶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xbiquge.net,最快更新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

    第一百零三章

    “是是是, 我们平安干干净净的,是个好孩子, ”杨继西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又对杨幺妹道。

    “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们,饭就不吃了,早点回去家里还有点事。”

    “真的有事儿?”

    杨幺妹问。

    杨继西点头, “我学着给嫣嫣做了个小床, 结果没做好,所以只能请李叔帮我, 我还没送过去呢。”

    “行吧, ”杨幺妹也不强留他, 只是让他在家里看着点平安, 自己出去一趟, 回来背篓里就多了一只肥兔子。

    “你咋买兔子?今年生产队里有养, 还是大花爹他们养的呢。”

    杨继西说她浪费钱。

    “我知道,”杨幺妹把绑好的兔子提出来,示意杨继西把他背篓里的东西拿出来好放兔子进去, “可那兔子才多大点?你们要吃, 怕是要等上一两个月了。”

    “行, 说不过你, ”杨继西见她精神气十足, 其实心里挺高兴,现在刘章在肉联厂干活儿, 家里多少隔两天就能吃点肉, 杨幺妹和平安脸上都长了肉, 瞧着就知道日子好过了,他自然是高兴的。

    “那我走了, 你上工的时候也注意点,下雨啥的,就别去了,家里急用钱啥的,你跟我和你嫂子说。”

    杨继西提着东西,背上背篓,也不让他们送,站在院门口细细叮嘱着。

    “知道了哥,你路上慢点,让二娘还有嫂子他们得了空来家住几天,“杨幺妹牵着平安笑道。

    “行,”杨继西应着,又对平安笑了笑,这才转身离开。

    等出了老马沟村口,杨继西就把手上的布包放进了空间,快到自己生产队的时候,才把布包拿出来提着。

    这背篓上没有盖东西,遇见一些村民,站得高一点的,一眼就看见他背篓里是啥了。

    “这是张家那边的吧?”

    “是,”杨继西应着,“他们家的兔子肥,我们这儿的还得等一段时间。”

    “是,”那人笑着,“我家孩子可馋了,时不时就往兔子窝那边去看,等长到五六斤的时候,我也买一只回去。”

    杨继西好奇道,“你问过多少钱一斤没?”

    “有张家汉子那边的价钱在,咱们生产队的兔子也不能贵过去。”

    是这个道理,杨继西见快中午了,也不和他多聊,人家的家就在大路旁边,他可是还要走一会儿的。

    到家时,孙桂芳他们正在等他回来吃饭,“还以为你中午不回来吃了。”

    毕竟比之前晚回来一两个小时呢。

    “去幺妹家坐了一会,我就想着你们等我呢,所以我没吃饭就跑了,”杨继西笑道。

    “我也猜到了,快洗手吃饭,中午吃玉米粑。”

    “好。”

    杨二奶奶听杨继西说,杨幺妹让她们得了空就去家里住几天,闻言也高兴,“再等等,现在又要栽种茶树了,我得在家帮着做饭。”

    说是再等等,其实还挺忙的,毕竟茶树完了以后不久,就要跟着锄草施肥啥的了。

    一直到五月底怕是都不得闲哦。

    吃了饭后,杨继西就把小床给李叔扛了过去,李叔帮着修整了一个多小时后,他又给扛回家。

    “李叔说得晒十几个太阳才能用,”杨继西回到家直接把小床放在老堂屋里,这样有太阳就放出去。

    “瞧瞧,人家帮忙一下,就好看多了,”杨二爷爷摸着小床赞道。

    “继西!”

    杨继康在院子里喊着。

    杨继西走出堂屋,“咋了?”

    “让开会,说领导下乡说肥料的事儿,走走走。”

    杨继康招手。

    “我回来的时候咋没听见动静呢,”杨继西一脸惊讶,他还路过了副队长家呢。

    “孩子通知的,说啥铜锣不知道去哪里了,”杨继康回着,杨二爷爷听到这话,也想去看看,毕竟是文知青发现的 ,可以拉高产量的肥料啊!

    这边杨老汉也跟着杨继东出门了,至于杨继北,早出晚归的,基本都守着兔子呢。

    晒坝那边来的人不少,像没上工了的老人们也都来了好多呢。

    队长旁边站着一个中年男人,瞧着也不是领导,果然,听队长介绍后,才知道是教他们施肥量的人,也是干农活的,但参与了实验肥料啥的,反正说的大伙儿只知道,这个人就是来教他们的。

    开了三个小时的会,大家神采奕奕地回家了。

    “其实这东西很简单,人家都把肥料弄成一袋一袋的了,咱们只需要按照他说的量去施肥就可以了。”

    “对对对,千万不能过多,会死苗,但是少了吧,又不够,所以一定要刚刚好。”

    “队长说会分量瓢,继西啊,你们年轻人眼睛好,手也快,这东西你们学好了,就方便多了。”

    杨继西点头,应着杨二爷爷的话。

    没过几天,便开始了第一次的施肥,杨继西上了一天工回家,对于家人们的好奇,一一给了解答。

    “跟着量瓢来,后面有人跟着检查,熟练后就跟着别的人继续看,一天下来其实没人出错。”

    中午杨继西是带了馒头在地里吃的,因为去的地方远,回来吃饭再去就有些累人。

    明儿个还要去一天,杨继西吃了晚饭洗了个澡,又和孙桂芳说了说话,逗弄了一下孩子后,便睡了。

    孙桂芳知道他累了一天,也不让嫣嫣去闹他,带着还精神的嫣嫣去堂屋又坐了一会儿,这才回房睡觉。

    哄睡了嫣嫣后,孙桂芳侧躺着撑着下巴看身旁熟睡的杨继西。

    因为春耕,杨继西瞧着又瘦了几分,原本冬天养回来的那一点点白,又成了小麦色了。

    孙桂芳握住他的手,又看了他好久,这才亲了亲他的额头,准备睡觉,结果凑过去的时候,就被一只大手搂住了腰,接着整个人都被杨继西揽入怀中。

    耳旁是杨继西的低笑声,“还不睡?”

    孙桂芳脸一红,索性在他唇上落下一吻,“就睡了。”

    “乖,”杨继西抱紧她,孙桂芳这几天来事儿了,所以他也不闹她。

    二人相拥而眠,微弱的豆油灯下,一家三口显得十分温馨。

    侯家要去谭家提亲的那天,一大早康嫂和杨大奶奶就背着欢欢和乐乐过来了。

    昨儿晚上就说好,让她们早上过来吃早饭,吃了就一起出发。

    杨继西也起来得早,他就不去了,今天茶苗要被送过来,所以得去背茶苗,他帮着做饭。

    今早喝红薯粥,粥熬得很浓,配着酸辣的笋子吃,十分下饭。

    “路上慢点,”杨继西把她们送到村口,孙桂芳背着嫣嫣,闻言笑道,“放心吧,我们今儿晚上不回来了,你和爹照顾好自己。”

    “欸,”杨继西应着。

    “回去吧,”杨二奶奶挥手。

    杨继西还是站在那,等她们走了老远后,这才去晒坝那边等着。

    快十点左右,茶苗被送来了,田家岗生产队的人去背茶苗,全部放在晒坝上,他们第一次种茶,等茶苗全部背完后,还要开一次会。

    送茶来的几个中年男人,先说了一个小时的栽种注意事项,接着让他们一人背着一背篓的茶苗,跟着去小溪沟那片山坡上,在他们的指导下,种下第一批茶苗。

    大伙儿都是庄稼汉子,一点就通,两天就把茶苗全给栽种好了。

    接着又是开会,关于茶树后期的修剪和护虫啥的,这都是要人去县里学习的。

    队长和副队长商量后,准备选十五个年轻人去县里学习,开介绍信,到时候就住招待所,吃喝啥的队里报销。

    由副队长带队去。

    其中年年都会被评选为劳动积极者的杨继西就在其中。

    除了他以外,还有杨继康、杨承文、吴和国等人。

    赵五本来也有机会去的,但是他说自己年纪偏大,主动把机会让出来,给了队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

    只有杨继西他们知道赵五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是不放心家里的老母亲,二是他不耐烦学习这些,他更喜欢实干。

    杨二奶奶他们是第二天回来的,所以杨继西被选中时,她们都在家。

    她拿出五块钱给杨继西,“别舍不得吃舍不得喝,饿了就自己买去。”

    毕竟杨继西的饭量那么大,吃队里包着的菜,也不好意思。

    “娘,我身上有钱。”

    杨继西说。

    “我管你有没有,”杨二奶奶把钱放在他面前,“去了县里好好学习,这可是好机会,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呢!”

    比如杨继东。

    杨老汉那边一个人都没选上,而这边杨继康和杨继西一家选出一个来,这让爱面子的杨老汉他们自然怄得慌。

    “是是是,”杨继西收下钱,想着在县里看见啥好吃得好用的,给杨二奶奶她们买点回来。

    孙桂芳把嫣嫣交给杨二奶奶后,便回房给杨继西收拾衣服。

    “就带两件,去不了多久。”

    杨继西跟着她回房。

    “五天呢,”孙桂芳笑着,“带三件吧,衣服脏了你就装布包里,带回来再洗。”

    “那不得臭咯。”

    杨继西扑哧一笑,“放心吧,我洗了后就放在空间里,这样也不会丑,也不会担心衣服被人偷。”

    毕竟他的衣服补丁比较少,比起之前一年到头只能两件衣服来回穿,已经非常幸福了。

    “五天呢,”孙桂芳收好衣服后,坐在床上抱着杨继西的腰,“我们结婚后,从没有分开这么久。”

    就算是去崂山那次,杨继西也回来得很早。

    “要不你和嫣嫣一道去吧?去张姨家打搅几天?或者也住招待所。”

    “不要,”孙桂芳摇头,“在家自在些,而且你学习去了,我也看不见你,还是在家好。”

    杨继西抱着她。

    “乖啦,我很快就回来。”

    “我知道,我就是舍不得,”孙桂芳埋头在他怀里闷笑着,“你也舍不得吧。”

    “当然。”

    杨继西亲了亲她,“不过你说得对,我学习去了,你自己在招待所,我也不放心,去张姨家....到底没有自家自在。”

    他埋头在孙桂芳脖颈处吸了口气,一下又偏了题,“好香啊。”

    孙桂芳轻轻捶了他一下,脸有些红,“大白天的,晚上再说。”

    杨继西低笑着,“好。”

    孙桂芳的脸更红了。

    杨二奶奶想着小两口肯定要黏糊一会儿,所以抱着嫣嫣去找欢欢还有乐乐玩儿了。

    没想到他们这么早就出来了,还过来找她。

    杨二奶奶看了眼孙桂芳,见她脸虽然有些红,但衣服啥的都没有换后,便明白了。

    第二天一早,杨二奶奶就起来做早饭,她蒸了不少馒头,杨继西一下吃了六个,接着又被塞了四个在身上。

    他放在空间里,和杨继康去副队长家等着其他人过来。

    他们来得早,副队长还在吃早饭,见他们来,招呼着他们一起吃。

    杨继西忙说他们吃过了。

    而杨继康手里还拿着一个大馒头,这是杨二奶奶塞给他的,本来已经吃了饭的,这会儿干脆一起吃。

    毕竟他们今儿要走去县城,十五个人呢,加上副队长就是十六个人,这要是坐车去县里,那多浪费钱,所以得走。

    八点人全部到齐,也开始出发了。

    杨继西回头看大柳树那,结果就看见杨二奶奶抱着嫣嫣,孙桂芳正在一旁对他挥手。

    他忙挥手,还大声道,“回去吧!”

    “哎哟,好福气哦。”

    “是啊,瞧瞧这幸福的样子。”

    青年们嬉笑着,杨继西露出一个大大的笑,“那可不,我媳妇儿孩子都好着呢,我爹娘也好。”

    “哎哟哎哟.....”

    除了副队长年纪偏大外,剩下十几个人都差不多大的年纪,有的是话题,一路东拉西扯,走了五个小时,终于到了县城。

    先跟着副队长去招待所,昨儿晚上杨二爷爷特意去副队长家送了粮票,说了杨继西饭量较大的事儿,所以副队长在招待所食堂时,先把杨继西的饭菜单独点一旁,杨继西见饭特别大一盒子,旁边还有三个大馒头,一看就是加了餐的。

    “你爹昨儿晚上送了粮票过来,加上队长包的饭,就这么多,你看看吃得饱不?”

    杨继西心里暖得不行,“吃得饱,我这还有钱,不够我再添。”

    “成,那我就不管你的饭菜了,我都和打饭的师傅说了,你来直接报名字就成。”

    副队长端着自己的饭菜先走了,杨继西看了看,又加了一点素菜,这才跟上去。

    瞧着杨继西那像是两个成年男人吃的饭,大伙儿都有些惊讶,副队长提了一下他的饭菜多的是自己加的,还说你们要是觉得不够,也可以加,但是得自己加。

    “我觉得我够吃了。”

    “我也是,没想到杨继西你饭量这么大啊。”

    “要不然怎么是劳动积极的得奖者呢!吃得多,干活儿也厉害。”

    众人七嘴八舌,杨继西对他们笑了笑,很快便把饭菜一扫而空,一旁的杨继康瞧了后,低声道,“我再分你半个馒头?”

    “我吃好了,”杨继西摆手,把盒子拿去放好,又去拿起自己的大搪瓷杯倒了不少温开水进去,抱着过来一边喝一边等他们。

    下午副队长就带着他们去县里的农业部报道,接着就是报名,盖手印,然后参观一下,听工作人员说一下别的生产队种茶出来的收益等。

    接着又是开会,讲了一点学习范围,以及学习的时间是怎么样的,中午居然还包饭,这让杨继西等人挺惊讶的。

    第二天一早,杨继西就起来了,先去洗漱,接着回房放好洗漱杯,拿着自己的大搪瓷杯和大伙儿先去吃早饭,接着端着一大杯水去那边学习。

    杨继西不在家,杨二奶奶和孙桂芳他们都觉得有些不得劲儿,总感觉家里少了点什么。

    杨二爷爷每天都会去村口转悠,杨二奶奶说他没事儿干,“人家说了要学习五天,这还不算来回两天,还早着呢。”

    “我知道,”杨二爷爷把玩着旱烟杆,“这不是去看看,感觉心里踏实吗?”

    “你啊,”杨二奶奶不再说他了,见孙桂芳吃得不多,有些担心,“没胃口啊?”

    孙桂芳笑了笑,“有点想西哥。”

    “啧啧,你们这感情可真好,”杨二奶奶调笑着,孙桂芳脸一红。

    “这话说得,我和你感情就不好了?”

    杨二爷爷不满意地敲了敲旱烟杆,“我以前出门在外的时候,心里也一直惦记着你呢。”

    “是是是,”杨二奶奶敷衍地点头,继续给孙桂芳拿馒头,“吃一个怎么能行,再吃一个。”

    “那娘我们分着吃,您也才吃一个呢,”孙桂芳不是谦虚,主要是杨二奶奶这馒头蒸得太大了。

    “成,”杨二奶奶点头。

    杨继西走的第二天开始就在下雨,孙桂芳在家给他打草鞋,夏天穿草鞋才舒服,等杨继西回来的时候,孙桂芳打了三双草鞋。

    他买了头绳回来,还有发夹,杨二奶奶也有。

    花生糕啥的也买了些,他是偷摸去买的,买了就放空间了,快到家门口才把东西拿出来,得亏杨继康在小溪沟那遇见杨继南,此时二人正在说话,杨继西借口自己内急,先跑了。

    孙桂芳见他试了鞋,都很适合后,才拉着他的手道,“我一想你,就做鞋。”

    “听娘说了,”杨继西抱着她,“我也很想你。”

    “我知道,”孙桂芳摸了摸他的眼睛,“没睡好吧?”

    “一屋子住五个人,全是打呼的,”杨继西哭笑不得。

    孙桂芳闻言有些心疼,“那你睡会儿。”

    “没事,下午还得开会,把我们学的教给大伙儿,”杨继西轻抚着她的大辫子,“我和你再说说话。”

    嫣嫣这会儿在睡觉,二人就相拥着,说了许久的话,一直到杨二爷爷唤他们出来吃午饭,这才黏黏糊糊的分开。

    嫣嫣还没醒,所以杨继西让孙桂芳先去吃饭,吃好了他再去。

    结果杨二爷爷给杨继西端来了饭菜,一大碗干饭,旁边一大碗是腊肉。

    “爹,我自己去吃就成了,你忙啥,”杨继西赶忙接过。

    “你走了一上午的路,那不得饿了?”

    杨二爷爷看了看嫣嫣,见她睡得小脸红扑扑的,也露出一抹笑,“这小顽皮,早上天没亮就醒了,现在知道困了吧。”

    他也没乱瞧,看了看嫣嫣就出去吃饭了。

    杨继西饭还没吃完,嫣嫣就醒了,他赶紧放下碗筷,把嫣嫣抱起来,见她盯着自己看,杨继西凑过去,“不记得我了?”

    嫣嫣抬起手戳了戳他的脸,接着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杨继西见此也笑,先看了看尿布,见干干净净后,便把她放在小床上,“我先吃饭,你自己玩一会儿啊。”

    “啊。”

    嫣嫣伸展着四肢,转头看他,见他吃得香,嫣嫣伸出小手啊个不停,孙桂芳进来时便见到这一幕,“这是饿了。”

    她抱起嫣嫣,背对着杨继西给孩子喂奶,杨继西吃了一碗后,见嫣嫣还在吃,便没打搅她们,端着菜碗和饭碗出去了。

    “还有饭呢,”杨二奶奶见他进堂屋来,便道。

    “哎,”见桌上还有一大碗腊肉,杨继西松了口气,就怕他们把腊肉全给自己了,杨二爷爷送到房里的那一碗腊肉还有不少,杨继西坐下和他们一起吃。

    杨二爷爷问了一些县里学习的事儿,杨继西一边回一边吃。

    吃好饭不久,杨继康就过来找他去开会了。

    这会儿杨继西正抱着嫣嫣呢,闻言把嫣嫣交给杨二奶奶,伸出手戳了戳她的脸蛋,“等我开会回来抱你。”

    “啊!”

    嫣嫣一下抓住他的手,小眉头皱着。

    “她不爱人戳她脸蛋,”杨二奶奶道。

    “知道,我就戳,”杨继西又戳了一下,在嫣嫣气得又要来抓他手时,杨继西直接跑了。

    “啊啊!”

    堂屋里还传来嫣嫣生气的叫声。

    “你逗她干啥,”杨继康闻声哭笑不得,“小心逗哭了,二娘和弟妹找你麻烦。”

    “我有分寸,不像康哥,把欢欢和乐乐逗得哇哇大哭,”杨继西取笑着。

    杨继康有些不好意思,“我就在她们面前故意吃了一个馒头,哪里知道她们不高兴了,我可被你康嫂还有你大娘大爷说了好多次。”

    二人有说有笑地往晒坝那边去,接下来的日子里,去学习回来的十几个人干完农活后,就要去茶林那边瞧着点,再给分给自己的十几个人说怎么祛茶虫等.....

    很快便是五月底,杨继西这个月没去找李成杰,四月和五月的福窝里都放的米和面。

    现在地里也没啥活儿,正是农闲的时候,于是杨继西便说自己看家,让杨二爷爷他们去杨幺妹家,还有几个姐姐家去看看。

    放牛的活儿也被杨继西包揽了。

    吃饭则是在杨继康家搭伙。

    于是杨二奶奶他们放心地出门了,等他们回来已经是八天后了。

    瞧着几人的精神都不错,脸上都是笑,杨继西抱着几天不见的嫣嫣,侧头和孙桂芳说话。

    孙桂芳梳着两条大辫子,额头上的碎发被一个青色发夹给别着,这是杨继西给她买的。

    她穿着一身长袖蓝色连衣裙,脚上穿着一双凉鞋,连衣裙是杨二奶奶给她做的,凉鞋是之前孙大嫂带回来的。

    瞧着十分好看。

    杨继西看她一眼又一眼,看得孙桂芳脸一红,“老看我干什么。”

    “好看我才看嘛,”杨继西凑过去趁着人不注意,亲了她一下,“独守空房这么多天,你可算回来了。”

    孙桂芳扑哧一笑,“我听康嫂说你在家很自在嘛,每天除了放牛,就是去找于大在河里钓鱼。”

    “哪有,剩下的时间我全在想你们。”

    “继西啊,”杨二奶奶从灶房出来,“这大水桶里的鱼全是你钓回来的?”

    “是,”杨继西抱着嫣嫣走过去,“都是几两大小的,养着等你们回来熬汤喝。”

    “那成,嫣嫣爷爷,你来杀鱼,”杨二奶奶挽起衣袖,去取了一条腊肉,家里没多少腊肉了,去杨幺妹还有几个闺女家,他们都送了一条腊肉过去。

    “来咯,”杨二爷爷神采奕奕是去杀鱼,嫣嫣见此赶紧向他那边伸出小手。

    杨继西抱着她过去,孙桂芳则是回房换了衣服,出来给杨二奶奶打下手。

    “桂芳,你去菜园里摘一个南瓜,还有几个茄子,再来点四季豆,咱们用四季豆煮腊肉,茄子就做蘸水茄,南瓜炒片。”

    “欸,”孙桂芳应着,提着篮子就去了小菜地,见小菜地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就知道杨继西在家没闲着。

    这两天的南瓜是很嫩的,茄子和四季豆也是,黄瓜还有些小,得再等等才能吃。

    中午吃了顿好的,杨二奶奶去库房放杨幺妹等人给的回礼,发现几个大木桶又装得满满的了,她啥也没问,只是给孙桂芳塞了五十块钱,结果被孙桂芳塞回去了。

    因为怕杨二奶奶老不信他们手里有私房钱,孙桂芳拿出八十块给她看,“都有的。”

    “哟,小钱包还挺有,”杨二奶奶笑眯眯地点头,“行吧,没钱了跟我说。”

    “知道了娘。”

    这天,杨继西睡了个午觉起来,就见杨继康拉了几根竹子回来,“康哥,这是干啥?”

    “欢欢和乐乐现在就爱爬,还爱在地上爬走,我编一个竹垫,让她们在这上面爬。”

    “那得铺一点东西上去,不然小心竹刺。”

    杨继西反正也没事,便过去帮忙。

    “那是肯定的,”杨继康应着。

    杨继东过来串门,见此也来帮忙,他们家这段时间挺安静的,杨继西随口问了句他最近忙啥。

    结果杨继东就说了一个消息,“没啥,就是我媳妇儿有了,这不,都围着她转呢。”

    沈凤仙有了?

    杨继西惊讶地抬起头,毕竟上辈子沈凤仙就狗蛋和毛蛋两个孩子。

    不过想到这辈子很多人都变了些,也不觉得惊讶了,“恭喜。”

    杨继康也说恭喜了。

    杨继东哈哈一笑,“也才两个月,希望这次是个姑娘,我可馋福宝和欢欢乐乐她们很久了。”

    他已经有两个儿子,倒也不再盼着儿子,但是他不盼,不代表沈凤仙和杨老婆子她们不盼。

    孙桂芳抱着嫣嫣过来,也知道了这个消息,“难怪最近都没见嫂子过来串门。”

    “就是身体不舒服,这才送去卫生院发现的,”杨继东解释道,毕竟他们得过杨继西一家的好,自然没想撕破脸,说不定以后还要靠着杨继西他们攒私房钱呢。

    “恭喜恭喜。”

    杨继东笑得不行。

    家里除了杨继北夫妇,恐怕没人不高兴,刘香莲现在成了干活儿的,沈凤仙不再做饭,也不去上工了。

    何明秀得知沈凤仙有孕后,沉默了许久,回到家难受得要命,哭得眼睛都肿了。

    “她和康嫂都多少年没有了?可转眼一看,一个生了双胎,一个又有了,我呢?大花眼瞅着都八岁了,我怎么还没动静呢!”

    杨继南闻言心里也难受,来到杨继西家找他喝酒。

    杨继西纳闷了,咋这一个个不高兴的时候,都爱找他呢?

    杨二爷爷带着嫣嫣出去了,孙桂芳和杨二奶奶也去了新院子那边,这边老堂屋里只有葱头陪着他们。

    杨继南自己带来的酒,杨继西拿出花生和瓜子,一边吃一边听他说。

    自己倒是没喝酒,毕竟还要带孩子。

    “我怎么就生不了呢?”

    杨继南难受得很。

    杨继西一眼就看出他的纠结点,“反正现在也不是那么忙,你带着嫂子去县医院看看呗,你也看看。”

    “....我没啥问题。”

    杨继南别扭道,“我还行的。”

    杨继西喝水差点被呛到,“不是这个意思,你们去检查一下,总比现在两眼一抹黑好吧?”

    他沉默了一会儿,一口闷完酒,又吃了几个花生后,猛地起身道,“你说得对,再怎么也比现在两眼一抹黑好!”

    于是第二天,杨继南就带着何明秀去县医院了,而今儿刚好是周末,不念书的时候,大花就在吴和国家玩儿,快中午时,杨二爷爷把大花叫过来吃饭。

    大花看了看吴大嫂,又看了看杨二爷爷。

    吴大嫂笑道,“就让她在这吃吧,几个孩子玩得好,吃饭也香。”

    杨二爷爷见此便也没再唤她,自己回家了,见他没带大花回来,杨二奶奶也不惊讶,显然也猜到吴大嫂会留大花下来吃饭。

    下午杨继南夫妇回来了,带了不少中药,花了八块钱呢。

    说什么宫寒,得调养,这调养好了,那再要孩子也不是问题,夫妻二人高兴得很,回家就把药熬上,按照医嘱吃药。

    杨二奶奶还特意过去看了看,得知这个情况后,也放下心,“慢慢来,别太着急。”

    “我知道,大夫也说我不要给自己太多的负担。”

    何明秀说。

    其实她怎么会不给呢,这些年盼孩子都盼得快疯了。

    娘家那边也盼着。

    孙桂芳倒是没这些压力,带着嫣嫣去村里溜达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遇见一些婶子说要孩子的事儿。

    她就说不着急,嫣嫣一岁都没有,再说杨二奶奶和杨继西都是这么劝的,不着急,他们还年轻,身体最重要。

    别人见她油盐不进,本着看笑话的心也没了,只说还是杨继东他们有福气,这么多年了,还能再来一个孩子,这要又是个儿子,那不得笑疯了。

    笑疯不笑疯杨继西不知道,反正杨老婆子自打沈凤仙有孕后,就爱来这边串门了。

    有时候还抱着福宝。

    福宝和欢欢她们相比,瞧着瘦,比起小她一个多月的嫣嫣都比不上。

    刘香莲自打发现这一点后,就不爱抱着福宝过来了,杨老婆子倒是不觉得什么,反正他们家的日子比不上二嫂家,孩子瘦也正常。

    见杨老婆子抱着福宝过去都快一个小时了还不回来,刘香莲便过来抱孩子,孙桂芳她们正在给嫣嫣洗澡,刘香莲瞧着木盆里白白胖胖的嫣嫣,又垂头看自己怀里瘦巴巴的福宝,心里难受得不行。

    抱着孩子回到房里就忍不住哭。

    杨继北正好回来有事儿,回房看见这一幕忙问怎么回事。

    “我就是觉得孩子太瘦了,”刘香莲哽咽道。

    杨继北沉默起来,自打大嫂怀孕后,家里的鸡蛋全都紧着大嫂,刘香莲自然没啥好口粮了,她吃不到荤腥,孩子怎么会多的奶水喝呢。

    “继北,我们分家吧。”

    刘香莲流泪道。

    “我想想....想想....”

    杨继北何尝没有这个心思,可他们没住的地方啊,分家不分房,那日子过得也不好。

    于是晚上杨继北来找杨继西了。

    “你说你想租晒坝那个废弃的食堂?”

    杨继西忍不住掏了掏耳朵。

    “是,我想租,但现在里面放着都是杂物,我怕记分员不愿意。”

    “那肯定是不愿意的,农具啥的都在里面,这要是租给你们,那些东西放在哪里呢?”

    杨继西摇头。

    “是啊,”杨继北愁得不行,这没地方去住,怎么好分家?

    杨二爷爷听了半天,最后道,“其实简单得很嘛,你们就在兔屋那边搭建两间草房出来住着,也不说分家。”

    “就说你要照看兔子,回家麻烦,不如就在那边睡,媳妇儿孩子舍不得你一个人在那边没人照看,过去陪你,偶尔回家住住。”

    杨继北闻言有些心动,“这能行吗?”

    “你们要是搬走了,那家里又多了一间屋子,你大嫂这孩子出生后,又有了房间,你说他们愿意不?”

    杨二爷爷反问。

    杨继北双眼一亮,回去就说了自己的打算,杨老汉夫妇还没说啥呢,杨继东和沈凤仙就连连点头。

    “老四的打算是好的,兔屋离咱们家还是挺远,住那边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