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秋风传 > 第五章 建文天子

第五章 建文天子

笔趣阁 www.xbiquge.net,最快更新秋风传 !

    沈若寥点了点头,跟在方孝孺后面,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登上高高的台阶之后,在两个威严肃立的御前侍卫的注视下,跨过高高的门槛,迈进了武英殿的大门。他始终低着头,从迈上第一级台阶时起,直到进了大殿,仍然不敢抬头,只是紧张地盯着脚下的红地毯,感觉心里悬了起来,晃来晃去,让他发慌。

    走在前面的方孝孺却显然早就习以为常了,亮开嗓音从容不迫地说道:“微臣方孝孺叩见陛下。”一面不慌不忙地拉起公服下摆,在廷前跪倒下来,叩首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若寥望着方先生磕头山呼,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他机械地跪下来,学着方孝儒的样子,说道:“草民沈若寥叩见天子,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个人从前面的高台上走下来,径直走到方孝孺面前,就要伸手去扶这个声名遐迩的翰林大学士,一面说道:

    “方先生快快平身;朕说过多次了,先生是朕的老师,在朕面前不用如此多礼。”

    沈若寥不由暗自心惊:他听到的声音如此年轻而文弱,就像一个胆小的学生面对自己严厉的师父一样,没有丝毫天子的架子,帝王的威风。

    方孝孺受宠若惊地叩首道:“万岁是君,微臣岂敢造次。微臣谢万岁隆恩。”

    说完,他才站起身来,抚平自己的衣裳,回头望了沈若寥一眼。这个初次入宫的少年还战战兢兢地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朱允炆回到御座前坐下,问道:“廷上何人?”

    沈若寥仍然趴在地上不吭声;方孝孺小声提醒道:

    “若寥,问你呢。”

    沈若寥吃了一惊,自己刚刚分明已经说过一次了,皇帝为什么还要再问呢,莫非他忘了不成;他只得答道:

    “草民沈若寥,叩见天子。”

    “平身吧,”依然是那个柔弱而轻淡的声音。

    沈若寥照猫画虎道:“草民谢天子隆恩,”这才敢站起身来。

    朱允炆看到方孝孺立在一旁,指了指旁边已经备好的座椅,道:“方先生请坐吧。”

    方孝孺道:“微臣不敢,谢万岁隆恩。”

    朱允炆和善地笑道:“先生不必多礼,先生如此辛苦,朕看了也不忍心啊。先生莫要推辞,请就座吧。”

    方孝孺了解皇上的脾性,知道推辞不得,也不再执拗,说道:

    “那臣就有忝圣恩了。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说完这些,他才毕恭毕敬地在专门为他准备出来的座椅上端坐下来。

    沈若寥到了此时,终于耐不住强烈的好奇心,偷偷抬起眼睛向前方高台上瞟了一眼。

    这一瞟,他不由得愣在了那里。

    高高的御案后面,是一座宽大威严的龙椅;龙椅正中央端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人;那少年人生得十分纤瘦,皮肤苍白而娇嫩,五官清秀,宛若妙龄少女一般;薄唇甚窄,紧紧地抿着,双眉微蹙,目光欣喜之中带着明显的担忧,似乎还有一丝惊恐和疑虑,苍白的面颊有些微红。乍看之下,这个高坐殿上的少年就像一个十五六岁、女扮男装的羞怯的姑娘,而不是一个已经二十二岁,娶了妻子,并且有一个三岁儿子的成年男子;或者,也是一个整日锁在书房只是埋头苦读,不食人间烟火的勤奋诸生,而绝非一个万乘至尊的天子,大明帝国的君主,铁血皇帝朱元璋的接班人。

    沈若寥一时有些发呆,先前对至高无上的天子的所有想象被眼前所见瞬间击得粉碎,皇宫的威仪在他心里产生的紧张和畏惧感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早已从多方面有所耳闻,并不是不知道,当今天子、刚刚即位的新皇帝很年轻,是一个酷爱读书,并且基本上只爱读书的人。

    但是再年轻,二十二岁的人,总该看上去比十九岁的自己要老一些,成熟一些。然而现实和想象之间竟有如此天渊之别,尽管朱允炆也戴着大明天子独享的乌纱善翼冠,穿着历朝历代天子专有的宽大的龙袍;金灿灿一片纯净的明黄色,太阳一样光芒万丈,至尊高贵的五爪团龙花绣,蕴意深刻的十二章纹,加上必不可少的玄带,雕龙白玉佩——所有这些,似乎非但不能增添这个皇帝的威仪尊严,反而显得极其不合身,显得他更加柔弱。

    每一件龙袍都是依据天子的身材量身**,怎么可能不合身呢?

    沈若寥目不转睛地盯着朱允炆。朱允炆也在打量他,少顷之后却发现对方始终专心致志地盯着自己,年轻的天子脸上先红了起来,一时竟然不知该问些什么,只好转过脸去,看着方孝孺,嘘寒问暖起来。

    沈若寥这才注意到,武英殿里并非只有三个人。还有两个文官模样的人,并排坐在方孝孺身边。两个人看样子都是不惑之年,一个身材稍有发福,另一个和方孝孺一般瘦削,肤色黝黑;两人都生得温文尔雅,神闲气定,和方孝孺穿着同样的公服,只是胸前的补子图案不同。方孝孺的补子上是一只白鹇,和他一般瘦的那个官员胸前却是一只孔雀,而那个稍胖些的文官胸前是一只锦鸡。

    在沈若寥看来,白鹇、孔雀和锦鸡都是一样漂亮的珍禽,三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等级差别;然而他很清楚,补子上不同的飞禽恰恰代表了每个官员不同的品阶,是有明确的高低之分的。不过,他看到方孝孺和另两个人之间显得十分亲切友好,彼此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和隔阂,他也就闹不清楚这三种鸟究竟谁最高贵,谁相对来说低贱一些。

    朱允炆和方孝孺三人聊了一会儿,方孝孺便说道:

    “万岁昨日命臣带沈若寥入见,沈若寥现在就在这里;万岁和两位大人何不趁此机会,向他询问清楚,一探燕王的底细呢?”

    那三个人闻言,都齐刷刷地看向沈若寥。朱允炆开口问道:

    “你就是沈若寥?”

    沈若寥木然地点了点头,看着这个文弱的书生,一时还难以迫使自己相信他真的就是当今天子。

    “令尊可是沈如风?”

    沈若寥微微怔了一下。他料到了天子会问到父亲,然而此刻,天子的问题还是让他感到突兀和难堪。

    他答道:“是的。”

    朱允炆沉默片刻,羞怯轻柔地说道:“皇祖考有遗命,凡我朱明子孙,永世不可重用沈如风之后。先帝尸骨未寒,四皇叔怎么就已经两度违背先皇遗命,先是带兵奔丧,又重用沈如风之子?”

    沈若寥愣了愣,慌忙答道:“陛下误会了;一者,燕王当初给我差事之时,先帝还在世,王爷也还没有收到禁令;二者,我在燕王身边其实什么也不是,就是帮王爷跑个腿儿,送送信儿什么之类的,打杂而已,根本谈不上重用。”

    方孝孺插嘴道:“陛下,沈若寥在燕王府虽然没有实职,却深受燕王殿下信赖,曾经帮燕王送密信至成都蜀王藩邸,一路披荆斩棘,排除艰难险阻,顺利到达成都。此人年纪轻轻,武艺却极为高强,又是知书达礼,侠肝义胆,想来燕王殿下定然对他青眼有加。燕王府精兵数千,高手如云,燕王却单单选他一个平民来送信,便是明证。”

    沈若寥心里大慌;燕王要他去成都送《蜀王入川图》一事,何等机密,他和吕姜的人头都拴在上面;他对任何人都不曾透露半个字,以为一切机密只有王惊知道。锦衣卫果然已经向朝廷报告了一切;他只不知,他们手中究竟掌握了些什么证据?自己两度投江,不曾招过半个字,而蜀王的密信,明明已经在汉水中泡成了一团烂泥。方孝孺从何得来“密信”的想法?

    他惊慌失措,语无伦次道:“陛下,方先生——方大人他过奖了,我其实真的是无才无能,论武比不上您身边的御前侍卫,论文更不能和方先——方大人相比。王爷让我办事,实在是因为当时他手下的人都抽不出工夫来,所以只能我去——”

    “能从北平数万人中挑中你这个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你并不普通。”方孝孺微笑道,“陛下,燕王重用沈若寥在先,先帝遗命在后,确是不假。这一点上,燕王不能算违背先皇遗命;然而他私用沈如风之后,而事先不向先帝报奏,求得圣旨许可,不能不说是一过。”

    朱允炆犹豫地点了点头;那另两个文官也一并附和。

    那个身材稍胖的文官乃是兵部尚书齐泰。此人是洪武十八年进士,洪武二十八年做到兵部左侍郎;朱允炆即位后,于今年六月擢他为正二品兵部尚书,同参军国事。旁边那个瘦小黧黑的文官名叫黄子澄,本名黄湜,子澄为字,与齐泰举同年进士,为翰林修撰。今年六月被朱允炆提拔作正三品太常寺卿,兼翰林大学士,和齐泰一起同参军国事。这二人被朱允炆视为左右手,频频召见,时常咨以国事,深得天子器重。方孝孺虽位在二人之下,却因德行才学甚高,深得二人敬重,交情甚厚,同时也和二人一样成为朱允炆的股肱近臣。

    此刻,齐泰开口问沈若寥道:“你是怎么被燕王殿下挑中的?”

    沈若寥把自己当街拦驾救人,激怒两位王子,反而得到燕王赞赏的事情大概讲了一遍。

    黄子澄便问道:“燕王给蜀王的密信里,写了些什么?”

    沈若寥慌忙答道:“我奉王爷之命,带了北平的土特产送给蜀王,并没有密信。”

    “没有密信?”方孝孺眼睛闪了一闪:“我却记得,燕王殿下送给蜀王一幅画,蜀王看后显然是心领神会。难道这幅画,是北平土特产?”

    沈若寥仿佛被人在头上闷了一棍子。他大惑不解,愣愣地望着方孝孺:

    “画?!”

    夫人城头,牢狱之中,黄狸子苦苦相逼,也只是逼他说出燕王所送的神秘之物究竟是什么,并要他交出蜀王密信。朝廷从何得知,那是一幅画?方孝孺已经把细节掌握到了这个地步,他很难再继续编织;此刻,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可能地圆谎。

    他说道:“我只知道,王爷交与我一只木匣,说是专门为蜀王选备的北平土特产,要我送到成都。若寥受托于人,总不好私自拆开包裹来看,木匣中究竟装了何物,我也不知道。我一直以为,无非是些糖炒栗子、柿饼之类的东西。”

    齐泰在一旁问道:“方大人,那画上画了些什么?”

    方孝孺摇头道:“我只在路过蜀王书房时,远远看到,蜀王殿下捧画细赏,画上似乎是一幅普通的山水图,蜀王赏毕却抿口沉思而笑。之后,他便将那画带入收藏室中,旁人不得看见。”

    黄子澄疑惑地问道:“山水图画之中,又能有什么机密?”

    齐泰问沈若寥道:“蜀王对燕王可有回信?”

    沈若寥暗想黄狸子必早已报告朝廷全部细节,无可能撒谎,好在密信已毁,内容无人能知;此刻惟有老实答道:

    “蜀王有一封回信;若寥答应了蜀王会亲手交到燕王手中,不愿意失信于人;锦衣卫不讲道理,逼我交出信来,我没有办法,投江自尽,信也毁了。”

    “什么??”天子和三个文臣齐刷刷大吃一惊。

    他们的反应,让沈若寥更加吃惊。他一时愣在那里,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

    过了片刻,齐泰先醒过神来,狐疑地问道:

    “你刚刚说,锦衣卫?”

    沈若寥此刻已经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朝廷这走的究竟是哪步棋;他的心思此刻已经全部乱套,不由自主地,实情全部说出口来:

    “锦衣卫在襄阳截住我,说是朝廷怀疑燕王与蜀王通谋,有造反之心,逼我交出蜀王的信来。我不肯,过江之时,投水自尽,又被他们捞上来,折我一条肋骨,把我投到牢中去逼供,还说要押我回京师锦衣卫大狱中去上大刑。我夜半逃到江边,又被他们追上,只好再次跳江,幸得还丹真人驾船路过,才将我救起;我就是这样去的武当山。”

    君臣四人听他讲述,却是满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仿佛是在听天书。

    朱允炆先开了口,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震怒: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朕一点儿也不知道?锦衣卫也太大胆了,背着朕私自行事不算,还随便伤人?”

    沈若寥只是更加吃惊和茫然:“皇上您……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