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江湖朝堂刺客王妃 > 第四百二十二章不战而降

第四百二十二章不战而降

作者:月光芷 非包月作品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笔趣阁 www.xbiquge.net,最快更新江湖朝堂刺客王妃 !

    郭起军中一叫集合,那几位出来抢衣抢粮的人,就赶忙偷偷地把衣服给扯了,塞进了军服里,一来能保暖,二来,也是不敢让人发现。心里都吊着水桶七上八下,既怕真打起来,又怕自己跑不掉。

    若是真打起来,那他们这一群,可就是实打实的叛国了,一动手,回身攻了城,那可就坐实了罪名,赖也赖不掉的。

    随着军队一起前行,转眼就到了丽城之下,主将郭起在城门前叫阵,一应衣衫单薄的士兵们,都在阵前冻得瑟瑟发抖,几乎连手中的枪都握不稳了。

    丽城的守城将领也在城头喊话,自是城门不开,誓死守城。郭起早料到会是如此,也不多说,仗着自己兵多,全然不把这一座小小的丽城放在眼里。开阵前冷声嚷道:“哼!敬酒不吃吃罚酒。本将军三十万大军在手,顷刻间便踏平了这区区小城。到时候,可别怪本将军没给你们机会!”

    说罢,大手一挥,命人鸣战鼓,起兵攻城。

    李君逸紧皱着眉头,神色凝重。才一到丽城城下,他便一眼看出了丽城的情势。丽城城墙虽然看起来并不多威武高耸,可城头上站满了士气高昂的守城士兵,甚至还有不少的城中百姓。

    但凡两军对敌,人数多寡并不是唯一的决胜因素。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事多不胜数,就连李君逸自己都曾有过数次这样的经历。是以,一看到丽城军民同心,斗志高昂,心下便已觉不妙。

    可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军中已无衣无粮,不攻城是必死,攻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战鼓一鸣,李君逸便一把抢过令旗,发令让原本的十五万疆北兵率先攻城。李君逸心知郭起是个草包,此战交给他,怕是本有七成胜算,也会被他打得只剩下三成。是以,索性先发制人,抢先发令,想要火速攻下丽城,并以丽城为据点,抢占城中粮草,好解决军队的燃眉之急。

    可郭起早已对李君逸对他不敬有所不满,现下李君逸不过一个副将,却擅自抢先发令,犯了军纪,更是让郭起大为震怒。

    一挥手,战鼓停,方才正气势汹汹向城门冲杀的士兵随着战鼓的戛然而止,也一脸茫然地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向主将处张望,不知发生了何事。

    李君逸简直怒从心头起,握着令旗的手攥得骨节都发白了,强忍了心头的冲动,才没有拔出配件将郭起一剑砍死。

    两军交战,战鼓就是士气,就是号令,冲杀之际正是需要士气之时,忽然歇鼓,便是一刀斩断了军中士气,与举手投降无异。

    “郭起,你这是何意?”李君逸强忍着杀意,怒而问道。

    李君逸的眼神,让郭起心底发寒。若是往常,他定会心有惧意,不敢对李君逸太过刁难。可现在是军临阵前,他身为三十万大军的主将,岂能在副将面前失了身份?是以,壮起了胆气,反声质问:“李副将,是本将军要问你才对。你这是何意?统领三军的是本将军,发号施令的也该是本将军,你擅自夺了令旗,是想越位篡权吗?你可知你此举乃是犯了军法,本将军现在即可将你诛杀于阵前。”

    主将与副将意见不合,在三军前公然争吵,让军心瞬间动荡不安。先前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的那十五万疆北军,此时更是不知所措了,不禁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事已至此,这仗已经没必要再打下去了。军心涣散,人心不稳,士气低落,纵是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对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没半分胜算,更别说是攻城了。

    李君逸将手中的令旗往郭起身上一摔,掉转马头往回走。

    “鸣金收兵吧。今日这仗,已不必打了。”

    郭起握住令旗,愤然道:“本将军为何要收兵?本将军有三十万大军在手,不过区区一个丽城,本将军就算不动兵刃,只带人冲过去都能踏平了它。李副将若是惧战,尽可回去等候本将军得胜的好消息,本将军才不似李副将胆小如数,连区区一个丽城,也不敢攻。”

    随即,令旗一挥,大声下令:“听我号令,十万民兵出列,率先攻城!”

    手一挥,战鼓再起。可这一次鼓声的气势,却远不如方才之时。

    “愚钝!”李君逸鄙夷地扔下这两个字,便打马离去,仔细一看,竟然不是往扎营方向而去。

    郭起此时也无心在意李君逸的去向,他正斗志高昂地挥舞着手中令旗,指挥着民兵们上前冲杀。

    郭起并非没有想法,他的想法很常见,也很单纯,无非就是觉得攻城本为下下策,攻城难,守城易,极为费时。是以,想用民兵上前,先消耗掉守城军民的体力城箭矢,最后再让十五万疆北精兵一举攻破城门。

    这种战术,若是放在两军人数相差不大之时,的确是最常见的战术,不能说有错。可是现下郭起手中的兵力胜过丽城守城军民数倍不止,且军中士兵士气不佳,人饥马乏,又无棉衣御寒,实在不宜久战。

    在寒风中呆得越久,士兵的体力便消耗得越多,兵力会直降而下。此时,应让调集精锐部队,用最强的兵马火速攻城,在军队实力最强之时便掌握战机,方为上上之策。可是郭起不懂审时度势,只知一味地按兵上照本宣科,并且狂妄自大,不信任经验丰富的李君逸,执意用了这下下之法。

    李君逸在郭起一意孤行时,便已看透了这一战的结果,所以,毫不犹豫地弃军而去,不欲再与郭起这等愚蠢之辈为伍。

    郭起让民兵率先冲杀,而冲在最前头的那一队人中,就有先前去抢衣抢粮的那一批人。他们自打听了陆家管事的那番话之后,便一心直中惶惶不安。城中的百姓有朝廷和其他百姓的救济,让他们羡慕不已,同时,也为自己叛国的举动而惊慌不已。

    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百姓,从未想过要叛国,也从未想过要与朝廷和天下百姓为敌。现下,面对众志成城的守城军,面对军民同仇敌忾的丽城,他们不仅胆怯,心中,也更是不解。

    明明都是大齐百姓,明明都是饱受寒灾之苦,为何丽城中的百姓与将士能得到朝廷与天下百姓的救助,而他们却只能被逼抢衣抢粮,被驱赶出城,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攻城,只为那一线生机。

    如果,他们还是普通百姓就好了,如果,他们不曾轻信郭起的妄言就好了,如果,他们不曾与丽城开战,那就好了……

    不曾做出叛国的举动,他们就还是大齐百姓,他们就不会被万民唾骂,不会被驱赶出城,不会被冻死在城外……

    心念一动,悔意瞬间翻涌而起。没了开战的理由,便无法再提枪向前。

    那位念着自己堂弟而回来的士兵,第一个停下了脚步。他一停,他身后的人便无法前行,也迟疑地跟着停了下来。接着,身后的,左边的,右边的,一个接一个,一排接一排,越来越多的人停了下来,站在原地,不再向前。

    郭起见此情形,脸色徒变,挥舞着令旗大声呵斥:“前进,前进!本将军的命令是攻城,谁让你们停下来的?谁敢违抗军令,以军法论处,杀无赦!”

    “我们不能攻城!”率先停下来的那人,猛地扔掉了手中的长枪,大声嚷道:“我们如果攻城了,就成了叛国。我们是大齐子民,本该也像丽城百姓一样享受朝廷的救济,可是我们成了叛国罪人,却连城门也进不了。朝廷念着我们受寒灾之苦,送衣送粮来救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要叛国?”

    这一声问,问出了所有民兵的心声。他们秋后应征入伍,许多人连军纪军法都没记下几条,只记住了听令行事。他们只知道郭将军是主将,他说什么,他们就得听着,不听便是违抗军令,就会被杀头。

    可是现在,郭将军是要叛国,是要让他们攻打自己的国,自己的家,家中,还有自己爹娘,有自己的亲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做这些为世人所不齿的事?这些,他们来不及想,更想不出一个答案来。

    又一个人丢下了长枪,也出声问道:“朝廷没有亏待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叛国?我爹娘还在家里等着我回去,我,我下不了手……”

    “我不想叛国,我不想成为罪人……”

    “我也不想打仗,我想回家……”

    越来越多的人扔下了手中的长抢,想念起自己的家乡。他们应征入伍的原因其实都十分单纯,无非是多赚点俸禄,免除家中三年赋税,好让家中能攒些银子,过上好日子,或是给自己与家中兄弟娶上媳妇,从此以后,和和乐乐地过日子。

    当兵,他们不怕,徭役每三年就有,兵,也总有人去当。可是,叛国,却是他们不敢想的。他们的老父母,家中的兄弟,亲人,都还在。一旦叛国,那就是与朝廷为敌,与大齐为敌,就成了大齐的敌人,那岂不是与兄弟亲人反目无异?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他们怎么敢?怎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