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权斗 > 90.第二章“安大”之迁

90.第二章“安大”之迁

笔趣阁 www.xbiquge.net,最快更新权斗 !

    第二章、“安大”之迁

    安都大学是在宁秀的唯一一所大学,解放初整体从省城迁到宁秀,在宁秀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学校和宁秀各行各业各方面都已经完全融为了一体,宁秀人民以有安都大学而骄傲,宁秀的老百姓称安都大学都亲切的称之为“我们的‘安大’”。安都大学也以能够为宁秀的发展做出贡献而自豪。校地双方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可以说是宁秀地方和安都大学的优良传统。

    可胥忖朱担任宁秀市委书记后,却认为安都大学占据了宁秀一大片土地,而这些土地都是宁秀方面免费供给的,觉得宁秀方面吃亏了。在胥忖朱担任书记不久,安都大学向宁秀提出了两个希望宁秀方面解决的问题,一是住房制度改革后,学校教职工的住房产权问题,需要当地政府明确其土地性质,学校方面的总的意安出的一些要求,只要不是明显地与中央的政策相违背,宁秀基本上都是给予了满足,因此,学校领导就对此问题向学校教职工做了承诺。之前在云万里担任宁秀市委书记时,安都大学就曾经提出过此问题,当时云万里提出了一个意向性的意见,要求国土部门研究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但还没有等到国土部门拿出意见,云万里就被调走了。胥忖朱上任后,学校又提出这个问题。同时,学校方面还提出希望宁秀地方再为学校提供二千亩土地作为实验农场。材料送到胥忖朱那里后,胥忖朱既没有了解之前的情况,也没有找国土部门和分管的副市长商量,就在材料上直接签署了意见:“按照《土地法》的规定,土地出让都要实行有偿使用。因此,学校教职工住房用地和实验农场用地,都应该实行有偿使用。否则就是违法。”市委书记签了字,谁还敢去和市委书记理论,说这种签法有问题?并且从字面上讲,胥忖朱签署的意见也非常正确。学校领导接到市委办公室转去的胥忖朱的批示后,很是气愤,感觉地方对学校的工作太不支持。本来学校计划将土地拿到后,把教职工住房的产权问题解决了,也便于稳定教职工的思想,现在胥忖朱这样批示,就使学校领导给教职工的承诺彻底落了空,这对于学校领导来讲,无论是面子上还是工作上,都造成了极大的被动。为此,学校方面又由一个副校长出面,找到市国土部门的领导,一起给胥忖朱汇报,并把学校与地方前前后后的关系都做了一番陈述,希望胥忖朱能够理解和支持,并说原任市委书记云万里在任时已经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不说云万里已经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可能还好,当胥忖朱听说云万里已经有说法时,更觉得自己的签字正确,也就更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胥忖朱心里想,我才不管你与宁秀的关系如何,反正宁秀又不是我个人的,并且自己也不可能在宁秀干一辈子,只要自己在宁秀任职期间做得有成绩就行了。胥忖朱算了一个帐,如果安都大学的上千亩土地能够收回一定的土地使用费,哪怕几十万元一亩,也是几个亿的收入。这几个亿的收入对于财政收入也只有不到二十个亿的宁秀来说,无异就使财政收入增加了一大笔,短时间内不就是自己的政绩了吗?更何况安大的有些土地是远远不了几十万元一亩。

    在官场上,前后任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新官不理旧事的现象不仅是司空见惯,简直可以说已经是形成了习惯。无论前任做的事情有用没用,结没有结束,都可能被置之不理,任其成为遗留问题。但如果前任做的事对后任不利,那么肯定会被后任随便找个理由甚至理由都不找就完全给否定掉。后任否定前任,再后任又否定后任,似乎只有否定了前任,才能肯定后任;而肯定了前任,就否定了自己。在前面已经说到,如果前任被提拔了还好,如果前任是因犯错误被处理了的,其所作所为就会被后任全盘否定掉。这种人为地把前后任置于相互对立的两面的现象,可以说是官场上一种非常普遍的奇怪现象。

    目前我们实行的是领导干部任期制,并且实行异地交流任职。这种做法,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可以避免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长了后思想僵化、行为保守,发展裹脚不前,同时也可能避免因为任职时间长而产生难以发现和控制的**。但不好的一面就是由于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不长,思想上、工作上都很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同时,由于是异地任职,思想上没有太多的顾虑,干好事可以没有顾忌大胆地干,但干坏事同样也可以没有顾忌大胆地干。从某种程度上讲,外地干部干起坏事来比本地干部可以更加肆无忌惮。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注重口碑名誉的社会,并且是一个家庭、家族观念都非常强的社会。如果一个家庭在当地口碑不好,或者是家庭里有人干了违法犯罪或伤天害理的事,这个家庭甚至家族的人可能都会因此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或者是低人一等。并且这个影响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代人,完全可能因此影响这个家庭几代人,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会在那个地方生活。而一个外地人,由于只有一个人,即使干了什么违法犯罪或者是伤天害理的事,虽然有“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的说法,但其对干坏事的家庭的影响就比在干部家庭所在地要小得多。外人因为不完全清楚其违法犯罪或伤天害理的事实,他的家庭还完全可能说是被整或者是冤枉。

    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出现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客观的,有的问题则是因为干部异地任职而主观造成的。一个外地干部到任后,对当地的人文地理、社情民意、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发展的前因后果都不清楚,就是熟悉情况,也只是表面的、阶段性的。而对于一个地区的深层次情况的了解必须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往往我们现在的干部急功近利的思想都非常突出,上任一两年时间,就想着得到提拔或者是调整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如果两三年得不到提拔,在思想上就开始松劲,干起事来也更想不到为长远着想。胥忖朱在思想中出现的这种想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更何况胥忖朱头脑里一心想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确立自己在宁秀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地位,实实在在地捞取一些好处。

    就这样,安都大学几十年来与宁秀良好的合作关系,就因为胥忖朱在土地问题上的不让步而被撕裂了。加上宁秀的基础教学质量从八十年代后期就一直下滑,安都大学的教师们自己都是老师,当然更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因为宁秀的教学质量差,不少教职工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宁秀以外教育质量比宁秀好的地方读书去了。但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离开父母后,不光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少了,非知识性的教育也少了,大家感到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同样存在问题。本来已经有不少老师向学校口头或书面提出希望学校搬出宁秀,搬到省城或离省城较近的地方去,并且这几年国家教育部正在进行大学教育布局调整,搬离宁秀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为这件事,使安都大学的领导们坚定了要搬离宁秀的决心。而安都大学一旦离开宁秀,给宁秀带来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且不要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所大学,整个城市品位都会下降很多,单就是每年几万学生在当地的消费,就是引进几个产值上亿的企业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更何况内涵的东西(如因为有安大在宁秀,宁秀的城市品味明显比没有大学的地方高)是无法用产值和效益来衡量的。此事宁秀人民不知内幕,安都大学要搬离宁秀的消息传出去后,宁秀地方也只是片面地讲是安都大学要搬离宁秀,宁秀地方无法挽留。安都大学也不便说是因为宁秀地方不支持不配合,也只好背着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罪名。毕竟一所大学的搬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没有完全搬离之前,很多事还需要地方支持、配合。学校领导也非常清楚,如果在学校没有完全搬离之前就把地方得罪了,那么会给学校带来很多麻烦的。虽然学校在宁秀似乎显得有些志矮气短,但搬迁的进度却明显加快了。

    由于知道此事的人不多,宁秀的老百姓都认为安都大学要搬迁是学校的原因,不知道其中还有这样的故事,因此,骂学校的多,骂地方领导的少,骂胥忖朱的就更少。实际上安都大学搬迁,既有学校的原因,更有地方的原因。而地方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但更多的是地方领导主观方面的原因,特别是胥忖朱当书记后的做派和对于安大的态度,迫使学校领导下决心搬离宁秀到省城附近的一个地方去落脚。如果胥忖朱当书记后,在土地问题上让点步,在服务方面多做点工作,安都大学或许就不会那么快地下定搬离宁秀的决心。<